近年治療肺癌的藥物屢有突破,惟很多患者確診時已是中後期,令治療變得棘手。為了及早揪出這個癌症殺手,醫學界提倡高危人士定期接受肺癌篩檢,以達至早發現早治療的目標。想知自己是否屬於高風險群組,以及有甚麼篩檢方法?今期專科醫生一一講解!
阿莊與寶怡的故事,結果不盡相同,但就令他們明白到肺癌篩檢的重要性。先說五十六歲的阿莊,他是資深煙民,患慢性阻塞性肺病多年,肺功能一向較差,但他仍然不肯戒煙。
一次意外入院,阿莊進行胸肺電腦掃描之下,發現肺部有多個結節,而且體積不小,抽針化驗後證實是癌細胞。醫生安排他接受同步放射治療及化療,慶幸能治癒。
寶怡的情況則較幸運,她是乳癌康復者,家中兄長曾經患上肺癌。有次覆診,電腦掃描發現她肺部出現陰影,由於乳癌可以擴散至肺部,亦有機會是原位肺癌,令她擔心不已,幸好經過組織化驗,證實為病毒感染,接受抗生素療程後已經康復。由於她有相關家族病史,醫生建議她定期接受肺癌篩查,務求盡早識別癌變。
吸煙者宜定期篩檢
肺癌是香港頭號癌症殺手,根據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數字,二○二一年的新症有五千九百七十八宗,當中近六成確診時已是第四期,該年死亡數字達四千三十七宗。
「肺癌個案在出現徵狀時,大多屬於晚期階段,能夠治癒的機會相對低。而絕大多數早期肺癌患者沒有徵狀。肺癌篩檢,就是在高危患者在未有症狀前定期進行檢查,盡早發現病情,盡早治療。」仁安醫院臨床腫瘤科顧問醫生呂卓如說。
吸煙,是引發肺癌的主要已知因素,研究指吸煙人士患上肺癌的機會為非煙民的二十倍,大約十分之一的吸煙人士患上肺癌。呂醫生表示,煙齡二十至三十包年之人士可列為肺癌的高危族,所謂包年,是將一天平均吸煙的包數,乘以吸煙年期。舉例說,每日一包,煙齡二十,就是二十包年;一日兩包,煙齡二十,則為四十包年。長期吸煙人士在戒煙十至十五年內仍是肺癌高危族。而遺傳因素也會增加患上肺癌機會,亦應定期接受肺癌篩檢。
低劑量技術 輻射少
現時,最有效篩查肺癌的方法是「胸肺低劑量電腦掃描」(Low-dose computed tomography Thorax),藉着輻射量較低的醫學造影技術,使用X光穿透人體,並以電腦處理切片成影像,能夠顯示肺部裏的結節,並能從結節的大小及形態等特徵進行初步評估,以判斷屬於良性或是惡性。
很多人以為接受傳統肺部X光檢查,就能夠達到肺癌篩查效果,惟呂醫生指相關檢查對於肺部腫瘤的靈敏度不高,除非癌腫達到一厘米以上否則難被發現,而「胸肺低劑量電腦掃描」就能看得更仔細,一般切片影像為一點二五毫米厚,而仁安醫院新引入的電腦斷層掃描則可以細微至○點四毫米厚,極細小的腫瘤都能顯現。
「胸肺低劑量電腦掃描」的另一優勝之處,是輻射量相對較低。呂醫生說,這種檢查的輻射量大約是一至二毫希(mSv),我們平日生活所接收到的天然輻射量,每年大約三毫希(mSv),傳統電腦掃描輻射量約為七毫希(mSv),故「胸肺低劑量電腦掃描」作為每年定期檢查是相對安全。
肺癌篩檢減死亡率
歐美國家早於千禧年前後,就為高危群組提供免費肺癌篩檢,荷蘭自二○二○年起,每年安排相關人士接受「胸肺低劑量電腦掃描」,數年間已見成效,該國男性及女性的肺癌死亡率分別下跌約兩成及三成。至於美國,則為年齡五十至八十歲、有吸煙習慣或在十五年內戒煙之人士提供篩查,統計指肺癌死亡率也降低了兩成。
香港政府暫時未有推行肺癌篩檢計劃,目前有非牟利團體為肺癌高危群組提供免費篩檢,或市民自發接受檢查。呂醫生提醒,假如屬肺癌高危人士、煙齡長達三十包年、有家族病史,應該定期接受篩檢,以盡早識別病情並作治療。
除了一般電腦掃描儀能進行「胸肺低劑量電腦掃描」,仁安醫院今年引入的「雙源光子計數電腦斷層掃描系統」(Photon-Counting Computed Tomography, PCCT),為全球第一台使用相關技術之醫療儀器,同樣能夠用於肺癌篩查。這台系統主要使用碲化鎘晶體組成的半導體探測器,能夠解決雜訊及訊號流失問題,加強了影像清晰度,提高篩查的準確性。
PCCT所提供的影像,肺癌篩查影像小至○點四毫米結節也能捕捉,能夠評估微小病變,所使用的輻射劑量,僅相當於兩次胸肺X光,比起傳統電腦掃描更減少達百分之七十五。加上檢查能夠在秒速內完成,接受檢查人士毋須持續閉氣,減低檢查之不適感。
抽組織 驗結節性質
一旦發現肺部長有結節,應該如何跟進呢?仁安醫院放射科專科醫生徐愷靈說,首先會判斷影像呈現的形態,一般分為實心及磨沙玻璃狀結節,亦會審視邊界是否不規則,或呈棘刺形,如患者有定期接受篩查,可再對比往年影像,以及透過臨床問症及患者背景,判斷是否進行定期監察或進一步檢查。
徐愷靈醫生引述其中一個參考的Fleischner Society二○一七年指引,首先是決定肺部結節型態、是單一或是多發性結節,接着是結節大小、評估風險以決定跟進程序,舉例在高風險群組,若發現多發實質結節,而其中有一結節大於六毫米,可於三至六個後做首次電腦掃描追蹤。而部分實質玻璃狀結節大或等於六毫米,亦建議三至六個月後追蹤 。
玻璃狀結節可以是感染引致,亦可能是非典型腺瘤樣增生、原位腺癌或微侵犯型腺癌 。若持續存在且型態可疑的結節,或實質部分有增長,可安排正子掃描檢查,或抽取組織檢驗,或考慮手術切除。
以上只是指引,是否需要進行抽組織檢驗,仍要根據每位病人的實際狀況而定。
準確活檢 減併發症
如發現肺部結節有惡性傾向,需要以「電腦掃描引導抽針術」的方法抽取組織,避開重要組織,減低併發症風險。
假如結節位置鄰近重要器官,徐醫生說:「貼近心臟或接近胸肺的大血管,甚或是近於肺下葉靠近腹部重要器官,就不能貿然抽針,需要與內科醫生商討,研判透過支氣管內視鏡抽取組織的可能性。結節傾向惡性,但又不適合抽針的患者,甚或可能需要局部切除肺葉,惟一切需要因應每名患者的個別情況,不能一概而論。」
徐醫生說,在抽針過程中,患者會接受局部麻醉並且保持清醒,以能聽從醫生指示進行閉氣及回復呼吸。抽針後,便會化驗組織,如證實為惡性腫瘤,便會按癌細胞性質去制訂治療方案。
肺癌篩檢方法
胸肺X光 |
透過影像初步檢查肺部是否有異常狀況,方法簡單及成本較低;準確度較低。 |
痰液細胞檢查 |
化驗患者痰液,檢測是否帶有異常細胞或癌細胞。 |
傳統胸肺電腦掃描 |
能夠偵測體內病徵,準確度較高,惟輻射量相對較高。 |
胸肺低劑量電腦掃描 |
使用較低輻射劑量檢查肺部,有效減低肺癌死亡率之篩檢方法,不少歐美國家使用。 |
雙源光子計數 電腦斷層掃描系統 |
使用嶄新技術,篩檢快速、準確,輻射量低至相當於兩張胸肺X光。 |